属于一位不知名研究员的日记:
XXXX.XX.XX(具体日期已不可考) 这应该是我此生第一次见到这样宏伟的人造奇观,当她还静静地躺在设计图上时,我们没人能想到她会是这种模样。在实体宇宙进行舰队规模的超光速航行,在近一个世纪以来都被当作是痴人说梦,又有谁能想到这样异想天开的技术竟由我们亲手实现?我实在是等不及想看到这样宏伟的巨舰航行在星海中的景象了。纵然与宇宙相比我们还过于渺小,但我们依旧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拓展已知空间的边界,这实在是振奋人心的伟大事业。
XXXX.XX.XX(具体日期已不可考) 她的首航十分顺利。经过125.7个地球日的航程,她在一个小时的误差下到达了猎户座边缘悬臂的指定位置,甚至比使用超空间航道的航行更加准确,至少不用担心超空间的一系列激烈的自然现象对导航的影响。虽然由于技术水平和成本问题难以推广,但这必定是我们探索未知星域的又一个桥头堡。 我在想我们是否可以将这项技术与已经投入使用的星门技术结合起来?便携性星门可能不太现实,供能问题不好解决,目前的结构规模已经达到现有材料水平的顶级承受水平,再加上一套星门系统势必要拓展已有结构,会有很大可能摧毁已有的舰船受力结构,适航性与安全性就很难保证。不过是否可以让舰船作为未激活星门的运载船?到达目的地后是否可以借用自身的适应性锻炉制造安放星门的一系列生产线呢?似乎可行。不过这样的话目前设计的冗余系统可能有些捉襟见肘,而且舰船受力也要重新分析。明天找那几个老家伙聊聊看。
XXXX.XX.XX(具体日期已不可考) 改造工程目前进行地挺顺利的。似乎是察觉到了这两种技术结合带来的广阔前景,议会对工程十分上心,那表情甚至比甚至比我们这些待实验室的还要急,最近实验室的电话费怕不是都比平常翻了几番。不过也算好事,起码这次经费给的挺足。系统设计院那边给出了可靠性很高的设计方案,但是由于星门的尺寸问题,我们开始对冗余系统的余留还是过于乐观了。事实是在目前的材料强度上,我们只能暂时把舰船规模做到这个程度,而星门所需的容积又超出了我们的预计,再加上议会要求她可能需要独自承担对域外星区的勘探与殖民工作,这样对已经十分吃紧的系统使用量无疑是雪上加霜。我们需要提出一个不过分依靠冗余系统来维持整体运行稳定性的方案。
XXXX.XX.XX(具体日期已不可考) 设计院的家伙真是天才!为何要将所以功能集成到一艘船上呢?无论多大的船也只有一艘,既然一艘船无法完成预定任务,为何不设计一支舰队呢?舰队将会承担原先在星门搬运舰上冗余系统的作用,而为星门搬运舰腾出许多空间来安装更多的子系统。在设想中,星门搬运舰将作为舰队核心,承担指挥与维护工作,此外将有数艘搭载了工业生产线的勘探同行,并有数艘战舰护航。而日常的维护与航行都可以交由星门搬运舰上的特化AI核心来调控。这应当是目前最具有可行性的方案了。不过也应该跟人事部说一声,项目应该快结束了,没必要再招收那么多工作人员了。
XXXX.XX.XX(具体日期已不可考) 难以理解!那个老东西竟然让星门搬运舰在没有护航编队的情况下执行殖民任务?向没有军事力量保护的殖民地强制殖民无异于屠杀!那老东西为了政绩已经这样不择手段了吗?无论如何,议会都通过了这种决议,可以预见的是之后的经费也很难有着落了。只凭借平常那样贫瘠的经费大概率是很难喂饱现在这么多张嘴啊。算了,现在那些学生也挺可怜的,高等教育十几年,要放在以前都是独当一面的人才,可如今却连工作都难找。还是得跟那几个老东西商量一下之后怎么办才好。
XXXX.XX.XX(具体日期已不可考) 没想到最后肯花钱的竟然是速子科技这个大家伙,这实在是出人意料。按理说就速子科技那德行应该是存在对除了超空间航道之外的星际航行方式进行研究的项目,而从技术含量上看,我们的项目并不出彩;而且就是是我们的项目对速子科技有吸引力,他们大可以从议会申请索要我们的技术文件或是直接向我们收购,为何要大费周章将我们整个项目组都雇佣下来呢?不过他们的吃相倒是并不太难看,但是为何要将第一次航行的启程处定在英仙座这个新建设的殖民领呢?罢了,吃了人家的帮人家做事便好了,只是我以后可能不再有安坐实验室的机会了。
XXXX.XX.XX(具体日期已不可考) 一个几乎终身都在与星舰打交道的人竟然没有真正涉足过深空,这在星际时代应该并不多见吧。不过我这段人生会随着███计划的启程而就此中断了。在这里我再次见到了那一艘宏伟的巨舰,虽然一旁的武装护航舰也十分亮眼,但在星门搬运舰的伟岸下也相形见绌。我一直相信武力只是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中最为丑陋的办法,而星门搬运舰本身就是就是我们向深邃宇宙和无端命运的一种最有效的抗争。能够踏上这样的巨舰投身人类历史上最为雄心壮志的远征应该会是一场令人心潮澎湃的征途。挺好的,至少我血管中属于人类自古以来铭刻下所流淌的热血并没有在日复一日的枯燥与矫揉造作中过于冷却。
|